2006/11/01
趙慧玲(中國電信研究院副院長):大家下午好,跟大家交流一下目前NGN的進展以及網絡演進的想法,主要就這兩個熱點問題和大家交流一下看法。想報告一下目前NGN新的進展,現在ITU正在開NGN的會議,目前ITU的13組、11組、19組、15組,目前NGN在ITU都叫GSI,明年1月份全球GSI會議在中國北京召開,目前有關NGN的各個標準研究組里的標準都在ITU大會上進行。還有一個TISPAN,分8個工作組研究有關NGN的問題,包括業(yè)務、體系架構、協(xié)議、號碼與路由、服務質量、測試、安全還有網關。3GPP主要做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的工作。
現在GSI里面有一些重點的研究領域,主要是研究范圍、體系架構、需求、能力、方案、服務質量、控制協(xié)議、管理OAM,操作維護、域名編號,互通演進;旧显趪H標準組織GSI研究NGN的內容就是這樣一些內容。
7月份剛開過的會,現在這個會還在開到下星期才結束,現在ITU固網也開始學移動,NGN這邊也弄了一個NGN R1標準,現在NGN R1發(fā)布的NGN標準有研究范圍、需求、功能體系、架構、控制、安全、移動等,看這個標準還是比較總體性的,沒有太具體的。具體就是下面話音的能力,屬于話音仿真方面的標準。目前的研究熱點一個是業(yè)務和應用這一塊,還有關固網、移動融合,這是一個研究的熱點,服務質量,還有信令,信令是有關IP控制信令方面。最近成立了IPTV Focus Group,7月份開第一次會,最近在韓國又開了一次,最近是起步階段,IPTV分了六個工作組,架構、服務質量、業(yè)務安全、網控等,也是處于剛剛起步的標準框架研究工作。
TISPAN NGN比較清晰了,在2005年底發(fā)布了NGN R1的內容。今年發(fā)布R2的內容,一個是RACS,它是在IP網加上控制,由控制單元控制路由器,給它發(fā)布一些信令,讓它把IP變成電信網可控可管理的功能,使得它可以對資源和帶寬進行一些控制,還有一些仿真的業(yè)務。還有FMC也是固網移動融合,還有IPTV、家庭網絡,這是目前TISPAN研究的熱點。
這是目前最新的NGN標準研究架構,多媒體IMS、話音網的仿真,原來這一塊有流媒體,最新標準把流媒體去掉了,把任何這兩個以外的都放在其他的里面,最近有一些大的主流廠家提出,因為話音網仿真就是軟交換做的,IMS也可以提供一些話音網的仿真,因為MS都是會話型的,大家覺得90%以上的業(yè)務不是會話型的,所以在熱點討論中,認為IMS是未來經營的主流,大量業(yè)務運用是會話型,所以提出一個非會話型結構。所以業(yè)務層爭論還是比較激烈的,在這地方不斷有一些變化,一次會議一次變化,這是7月份會議的情況。NASS叫網絡附著子系統(tǒng),包括IP地址和用戶配置,將來為了可控可管,加了用戶數據庫,用戶到在哪兒的地理位置信息放在這兒,將來可以做IP的漫游。RACS就是資源準入,以及將來要做的資源控制。
所以我們理解NGN的進展包括標準研究,從根上感覺是可管理,可控制的架構,所以也是運營商,尤其是傳統(tǒng)電信運營商積極尋求一種可以駕馭IP網絡的解決方案,使得IP有更強的控制能力,將來MS能夠做到固定和融合的核心架構,有業(yè)務組合的能力,對于控制的手段NASS和RACS是很重要的。話音的仿真以前談了很多,IMS是現在談論的熱點,IMS就是基于IP承載SIP協(xié)議,IP多媒體業(yè)務的能力控制,提供會話型業(yè)務,還有非會話業(yè)務,以及消息、將來的交互等。它的特點是標準化的,可以統(tǒng)一網絡架構,將來業(yè)務更靈活一些。它在網絡加了固定和核心中間移動一塊,IMS最重要的就是CS、CF,固定的CS、CF和移動的CS、CF可以共用,現在ITU也在研究,將來會成為融合的核心網絡。
從業(yè)務觸發(fā)能力相對比較靈活的,有消息類、有流媒體、有上網瀏覽的業(yè)務,現在提供的業(yè)務都是獨立提供的,將來業(yè)務觸發(fā)比較靈活可以交互分別提供,Web瀏覽和業(yè)務融合,看IPTV下面可以由一個留言,可以把IPTV類的業(yè)務和呼叫類的業(yè)務相結合,這樣可以多重觸發(fā),而且可以固定域的用戶和移動域的用戶混合,這在業(yè)務能力上比較強。在服務質量來講因為NGN有了RACS和NASS支持,使得業(yè)務能力和網絡承載能力發(fā)生了關聯(lián)性,上面有了業(yè)務需求,這業(yè)務實施性特別強,要求你服務質量很高,就把業(yè)務需求傳達到下面來了,相對接入,QoS、業(yè)務分配,就提供了有利的協(xié)商機制和控制機制,使得業(yè)務和承載發(fā)生相關性。業(yè)務漫游的方式IMS也提供強的業(yè)務漫游能力,現在很多的數據業(yè)務對具體的業(yè)務分類分不出來,將來IBS可以提供的業(yè)務能力上,業(yè)務漫游可以獲得詳細的業(yè)務信息,這樣這方面的能力也是很強的,在計費上提供多種計費方式,流量、內容、通話、商務,現在二代到不了這程度,非常受歡迎的片子定價可以高一些,可以根據內容調整費率的能力,所以將來管理、運營的能力大大加強。
到底IMS標準化的程度怎樣?3GPP 在R5是起步標準, 3GPP R6認為是移動的標準,目前R6已經成熟了,而且設備部分商用了。和固定融合的,代表作就是TISPAN R1的標準,3GPP 是R7的標準,R7現在還沒有發(fā)布在研究當中,所以有關固定移動研究方面的標準沒有完全的完善,我們把這兩個標準放在一張對比一下,上面是TISPAN,下面是3GPP的,所以R1在時間坐標上,R7是2006- 2007年以后,R2靠后一些,現在研究一部分固定網的工作,我們認為R6比較完善,所以從標準的坐標軸來看,有關移動是比較完善的,固定的還需要進一步完善。
中國通信標準協(xié)會除了做軟交換系列標準,現在所有的重點轉向IMS標準化工作,在技術工作委員會里面,有關IMS網絡總體技術要求,業(yè)務總體技術要求,業(yè)務需求研究,設備技術的要求,都在開展全面的工作,所以國內的標準也跟上來了。
業(yè)務方面的標準,有關移動這一塊是OMA和3GPP在做,紅顏色是OMA和3GPP標準東西已經出來了,而且已經有實際的業(yè)務應用案例的業(yè)務,這些業(yè)務一個是會議、呈現、組管理、即時消息、視頻共享等的一些業(yè)務。VCC也是非常重要的業(yè)務,但是現在沒有看到相應的模型。你在外面用第三代移動的蜂窩,全部是移動的業(yè)務,你進到室內的時候可以自動無縫切換到WLAN或WIFI上。所以VCC業(yè)務無論在標準還是業(yè)界討論比較熱烈的業(yè)務。
這里面了一些統(tǒng)計,把國外主流的運營商在IMS方面做怎么樣的情況都列在這,有的移動運營商有的固網運營商,現在運營商做相應的研究,BT定位是提網絡電話和VoIP,包括中國移動也在做實驗招標工作。大部分運營商進行IMS實驗,少部分運營商開始IMS商用,固定運營商和移動運營商側重不一樣,移動運營商主要做視頻共享等多媒體增值業(yè)務,固定運營商從國外來看,主要為企業(yè)客戶提供VoIP等的業(yè)務。所以IMS在移動網部署時機比較成熟,移動多媒體業(yè)務比較明顯,標準化程度比較高,國外的移動運營商也有成功的案例。固定一塊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,有很多的挑戰(zhàn)。首先業(yè)務定位,在固定網用IMS做什么不太清楚,用SIP做固定是做視頻、還是話音,在哪兒做更合適,這是需要探討的。同時面臨P2P技術業(yè)務模式的挑戰(zhàn),IMS是全過程控制,P2P是去除性控制,所以在經營模式方面會面臨一些挑戰(zhàn)。IMS標準在固網這一塊也是在完善當中,它也沒有經過規(guī)模組網的商用驗證,我們希望積極實驗,在規(guī)模組網、接入、漫游、性能、多廠家互通、終端定制、計費管理以及新運營模式方面現在沒有經驗的積累,這是比較新的內容,需要經過不斷的研究、實驗才能真正得以商用。
這里是兩張咨詢公司的圖,這是Gartner公司的預測,2005年預測,認為任何技術都有一個炒作的曲線,所有新技術一開始要宣傳,向市場、客戶宣傳,炒作到頂點以后慢慢下來,再步入商用,所以第一個炒作點到商用是2-5年,2005年加2年就是2007年。還有Informa給IMS部署,認為2007年在國際上規(guī)模商用,2006年是一個測試年、實驗年,認為是2007-2010年。認為在2007、2008年才有可能用安了40%,2006年20%多。
說到IMS會說到軟交換,中國的特點和國外的運營商不是太一樣,國外的固網商投資和固網上的增長很低的,中國固網一直是在增長的,所以幾年以前就面臨著到底選擇什么?當時覺得軟交換是比較成熟的技術,所以選擇軟交換在國內進行網絡的演進部署。我們把它跟IMS進行比較以后,認為話音方面,IMS和軟交換不能比較的,無論從業(yè)務的能力還是提供業(yè)務種類上都不太成熟。軟交換也可以做SIP、也可以做寬帶多媒體,不過IMS全球在標準化,所以在標準化方面比軟交換強一些。固定軟交換不是做移動,是做固定的,所以對移動漫游,移動業(yè)務沒有IMS的能力,IMS在移動方面,包括漫游管理能力肯定比軟交換強。目前IMS不能提供現在所有PSTN所有的業(yè)務。和FMC相比,FMC是多個層次的融合,IMS適合于固網移動在控制層面的融合,所以兩者不能同日而語的。
IMS和P2P我們認為是兩種完全不同思路架構,IMS是用C/S的架構管理,P2P是采用全分散的結構。業(yè)務能力P2P滲透能力更強,覆蓋面更廣。IMS以會話型業(yè)務為主,P2P以分布計算,F在大家想有沒有可能把他們相互這種一下,比如控制用IMS,而在媒體流方面,終端是否有可能用P2P的方式。我們在應用模式、可運營管理協(xié)議,在協(xié)議和可開放性方面都做了比較。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,所以在我們討論的過程中,大家一直爭論,比如認為IMS是標準的協(xié)議,開放性更好,我們做P2P或互聯(lián)網,支持數據的技術人員腦子里認為P2P開放性更好,因為它把很多源代碼放到網上公開,因此有不同的看法,不管怎么說這種討論和爭論都會一直存在。
另外討論IMS是數據庫的關系,最早所有的數據庫都在交換機里面,現在把數據庫拿出來,將來可能拿出來的數據可以共享是比較理想化的,因為做融合業(yè)務,所以應該這樣來做,有關數據庫,而且這是我們遠期比較理想的架構,這樣可以把移動、固定、窄帶、寬帶的,如果需要,用戶數據庫可以讓大家的資源共享,可以互訪等。
剛才說了有關IMS的看法,因為最近討論比較多,我專門發(fā)表一篇文章叫IMS的六個關系,有關IP這一塊,現在IP網絡的發(fā)展,不斷擴網也滿足不了業(yè)務的需求,所以有必要依靠IP骨干網,我們也在積極進行城域網的優(yōu)化,使得IP網可以延伸到城域網中,目前P2P的應用對IP網沖擊比較大的,現在P2P是目前國際計算網絡技術領域一大熱點,這一塊也是大家越來越關注的,對運營商產生了極大的影響,自激式的流量增長使運營商中繼擴容力不從心,跨網流量的增長導致運營商間轉借、結算費用的增加。運營商不容易預測和規(guī)劃網絡擴容和需求,原來有一些激發(fā)性的,現在P2P是持續(xù)性的,而且借助P2P傳播的病毒不僅是安全的隱患,而且進一步消耗了網絡的資源。所以這里有一個統(tǒng)計的數據,代表服務、供應商網絡上60%-80%的通信總量,按目前P2P白天占用60%,到晚上是90%以上,歐洲運營商發(fā)現5%的用戶使用超過95%的帶寬。92%P2P流量跨網絡的。面向個人運營商65%的流量是P2P。美國2006在互聯(lián)網提供內容和服務的收入可以達到1400億美元,預計2010年達到2150億美元,F在可以看到P2P對網絡的影響,所以應該積極疏導和合作P2P的應用。我們應該積極研究P2P的技術,如何可以研究它在業(yè)務平臺上,特別將來提供IPTV業(yè)務的時候,積極采用P2P的技術,同時也可以跟其他的進行合作,實現用戶、ICP電信運營商的三贏。
現在目前說到網絡演進,固網運營商關注固網融合這一塊的研究,給這張片子一個是法國電信,一個英國電信,一個七個統(tǒng)一,一個五個統(tǒng)一,法國電信一個可通達性,跨網,身份認證、統(tǒng)一身份認證、統(tǒng)一通信薄來實現網絡融合。這里很多國外運營商做FMC的探索,基本上一種藍牙和WIFA兩種方案。我們覺得目前起步都是終端層面,我們覺得網絡融合的問題是涉及卡,然后終端接入網、傳送網、運營維護等一系列問題。目前大家對家庭網絡比較關注,肯定有固定、移動、寬帶、窄帶非常的重要,所以把家庭網絡作為家庭的通信,有娛樂和監(jiān)控,以及家庭信息化的過程。從運營商要提供網關管理系統(tǒng)和業(yè)務能力的平臺,這樣使原來家庭網關不僅僅是一個單獨的終端設備,把整個家庭網絡作為電信網絡對家庭的延伸,這樣我們提供更強的網絡業(yè)務能力和網絡的能力。
FMC工作是一項系統(tǒng)工程,要從各個層面積極努力,將來使固網運營商提供寬帶的業(yè)務,包括寬帶的接入能力,將來也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應用,包括用戶可以固定移動的豐富多彩的業(yè)務。我今天的發(fā)言就到這里,謝謝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