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在阿里的客服團隊中,有一支小小的隊伍,5個人,掌握著4億資金。每天的工作就是花錢。君薔是他們的團隊負責人,人稱“最有錢的客服”。聽起來很爽,畢竟誰不愛花錢呢。這些錢主要用在改善用戶體驗上,特別是用戶利益受損的時候。君薔說,這錢可不好花。如果沒有人工智能輔助,四個人來應對千億級的賬單量簡直不敢想象。

1997年出生的朱子心,3歲上學,18歲大學畢業(yè)就加入阿里巴巴,成為年紀最小的客服小二。當時,網絡海選沒過的他卻跑到上海“霸王面”,結果脫穎而出,三個月實習期后,他滿18歲了,也成為一個新項目——“阿里眾包”的首批探路者,為企業(yè)輸出彈性人力云解決方案。只經過一個月的時間,眾包平臺上的用戶暴漲至1000萬,遠超過原來的15萬既定目標。

初見岳川,顛覆了我們對女程序員的想象。身高176厘米,飄逸的長發(fā),穿著簡約而有品位。是的,就是這么一個看起來完全跟代碼不搭邊的美女。對了,她還是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情報學博士。高中所有數學考試中只有1次不是150,實打實的學霸。大家熟知的淘氣值,算法就是她寫的。

宗布,目前做的工作是制定淘寶平臺服務規(guī)則。宗布在大學學的是性社會學,2010年,宗布跟隨導師開展了16歲以上中國人性行為和性關系的社會大調查,調查人群遍布全國20多個省份,人數有一萬多人。這看似無關的履歷,實則非常重要,因為在制定服務規(guī)則的時候,都需要他們做扎實的市場和用戶分析。

1995年,當時還是20多歲的北京姑娘文莉參加微軟面試,她對HR面試官說“我想幫助成百萬、上千萬的用戶”。微軟HR在評語中寫道:“這個女孩在說這句話時,眼睛里有光。”23年后,文莉已經是阿里巴巴集團客服團隊的一名小二,初心不改,將在微軟積累的用戶體驗和大數據分析經驗,用在業(yè)務上,“用技術、數據的手段去做業(yè)務”。

布生,北大中文系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博士、前魯東大學副教授,現為小蜜機器人YLab-算法專家,負責給機器人“上課“,教小蜜各行各業(yè)的知識,讓機器更聰明。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,布生是在會議間隙“跑”出來的,“我只有5分鐘時間”。

照片中這位酷似韓庚的帥哥,花名空無,被同事們稱為“淘寶城韓庚”。你一定不認識他,但你一定認識他的“孩子”:阿里小蜜。阿里小蜜已經3歲了,作為一種人工智能客服技術,她還在不斷成長,空無和他的團隊,還為阿里小蜜配備了“訓練師”不斷培養(yǎng)這個孩子,而且在2017年還生了“二胎”:專注服務商家的店小蜜。生活中,他還是個“夢想改造家”,自己把家里所有電器聯網,一部手機就能控制。

Peter,海外工作15年,英國國籍,研究了全美律師案件檢索體系,現在是小蜜的語言老師。在服務和體驗這件事上,阿里的投入和深耕力度“遠超外界想象”。2014年,阿里集團客戶體驗事業(yè)群成立,簡稱CCO線。去年,阿里集團用于客戶極速體驗上的投入高達4億元。同年,基于賦能商家的考慮,阿里為商家研發(fā)的智能客服店小蜜正式上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