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轉型為全業(yè)務提供商之后,“流量經營”成為三大運營商新的轉型主題。
智能管道作為開展“流量經營”的基礎,正受到運營商的青睞。2011年初,王曉初提到中國電信要成為智能管道的主導者,隨后,智能管道三大運營商研究和建設熱點。
PCC:智慧的大腦
在智能管道下,運營商可實施基于位置的優(yōu)先級策略,例如位于商務區(qū)和辦公區(qū)的用戶可能對移動帶寬的使用提出更高質量的要求,此時,運營商可以針對此類用戶指定專門的套餐方案。同時,運營商還可以實施基于業(yè)務的優(yōu)先級策略,例如一些用戶對視頻類業(yè)務情有獨鐘,運營商可以為其量身定制帶寬更高的流量服務,使得他們享受到更好的業(yè)務體驗。
可以看到,要實現流量經營,先決條件便是讓運營商的管道能夠做到“用戶可識別、業(yè)務可區(qū)分、質量可控制、網絡可管理。”對此,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長趙慧玲撰文指出,智能管道的目標架構應分為承載控制層和承載網絡層,即在現有網絡基礎上,實現承載和控制的有機分離。
其中,PCC架構成為網絡智能化控制的標準參考架構。3GPP從R7版本開始定義了PCC(策略和計費控制)架構,幾經修改,直到R10的增強PCC,整個框架基本完成。
PCC架構主要由PCRF(策略和計費規(guī)則功能)、PCEF(策略和計費執(zhí)行功能)以及SPR(用戶策略數據庫)邏輯實體構成,分別完成策略生成、策略執(zhí)行和策略簽約功能,旨在通過網絡資源與計費策略控制,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質量及靈活的計費策略。
“PCC對于智能管道的意義就相當于大腦對于人類的作用。”一位電信運營商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目前,華為和愛立信等廠商針對PCC架構都推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。愛立信專家介紹,在愛立信智能管道解決方案的支持下,芬蘭運營商Elisa在傳統(tǒng)流量計費基礎上,實現了按帶寬計費。
DPI:在爭議中前行
在PCC之外,DPI技術同樣被運營商寄予厚望。此前,多位來自運營商的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,DPI將成為智能管道的標配技術。
DPI被稱為深度包檢測技術。DPI不僅可以對IP層以下的內容進行分析外,還可以對應用層分析,依靠特征庫可以識別出各種業(yè)務應用及其內容。相應的,DPI設備可根據預設的業(yè)務策略進行正常轉發(fā)、阻塞、限制帶寬、標記優(yōu)先級等處理。
雖然,運營商對DPI青睞有加,但是業(yè)界對其還是存在質疑聲音,認為DPI不可能做到對每個業(yè)務的精確檢測。
猶記得2004年到2006年的時間,那時,P2P業(yè)務風靡互聯網,一時間運營商背上沉重的網絡壓力。為了封堵P2P,國內運營商在固網中部署了大規(guī)模的DPI節(jié)點。但結果證明是失敗的,P2P業(yè)務繼續(xù)。這是因為,在早期的解決方案中,受限于技術瓶頸,DPI不可能對每個業(yè)務都能做到智能檢測。
因此,思科中國運營商解決方案部徐建鋒認為沒有必要大規(guī)模應用DPI。《通信產業(yè)報》(網)此前報道,他認為如果在無線領域部署DPI是為了封堵P2P,完全沒有必要,運營商按照流量計費即可。而如果是為了對所有的業(yè)務進行識別,DPI從技術上市行不通的。
而且大規(guī)模的部署將面臨成本挑戰(zhàn)。來自華為的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雖然近兩年DPI技術在性能和分析的深度都有較大的提升,但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。
他說道:“無線空口的資源調度需要對感知到不同的業(yè)務流量,這是DPI最佳性價比的業(yè)務場景。不過,能否收回DPI的投資或對用戶體驗的提升是DPI現網部署的最大障礙。”
據記者了解,DPI目前在運營商的移動無線網絡中并沒有規(guī)模部署,短期來看,DPI或成為小范圍部署的內容感知技術。
未來前景如何,中興通訊承載網產品經營辦公室總工程師范成法認為,需要看運營商智能管道的建設能夠走多遠。
抵御信令風暴
在運營商忙著拓寬移動網絡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帶寬需求時,殊不知出貨量爆發(fā)式增長的智能終端市場已經給運營商網絡惹了麻煩。
今年上半年,NTT DoCoMo頻繁發(fā)生網絡中斷業(yè)務,就是智能終端惹得禍。一位專家向記者解釋道,絕大多數智能終端開機后自動激活PDP,并保持PDP長期在線,以達到隨時隨地訪問網絡、獲取實時信息的目的。相反,多數普通終端只有進行數據業(yè)務時才會激活PDP,業(yè)務結束后一段時間便會去激活PDP。
與此同時,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,即時通信(IM)、社交網絡(SNS)等“永遠在線”應用迅速普及。應用永遠在線,不僅長期占用網絡資源,更嚴重的是,這類應用的客戶端每隔幾秒或幾分鐘就會向服務器發(fā)送“心跳消息”以維持其在線狀態(tài)。這種行為導致無線連接反復建立和釋放,帶來大量信令負荷。
另外,由于智能終端一般都具備大屏幕、長時間連接、多任務等特性,會消耗大量電能,導致終端待機時間縮短。
為了提供更長的待機時間,智能終端采用了快速休眠技術。短時間內沒有數據傳輸,智能終端便會自動釋放無線連接,從無線資源連接態(tài)轉換到空閑態(tài),以達到省電的目的。后續(xù)如有數據發(fā)送,必須再次建立無線連接,發(fā)送完畢后又再次釋放。周而復始,產生了大量無線連接建立和釋放信令。
華為通過對其Top 30移動寬帶網絡的智能終端話務模型進行分析后發(fā)現,Android終端產生的信令是iPhone的3倍,是普通終端的22倍。
因此,智能終端“永遠在線”的特性將給網絡造成了巨大的壓力,被業(yè)界稱為“信令風暴”。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通信標準研究所互聯網中心主任何寶宏在微博上表示,智能終端上的QQ和微博等永遠在線業(yè)務,已經給移動網絡帶來了“信令風暴”。
他建議,一定要做好防御措施,并且進行移動信令網的改造。目前,包括華為、諾西、愛立信在內的廠商也推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。
例如,諾西推出的Cell PCH解決方案,實現更智能的信令流量處理和減少網絡上的信令負荷,同時使得智能手機延長電池壽命50%-80%,減弱快速休眠技術對網絡信令過多的壓力。
在去年的通信展上,華為、愛立信、中興通訊、諾西、上海貝爾、烽火通訊等主設備廠商都集中展示了智能管道解決方案,成為展會的一大亮點?梢灶A計,隨著智能管道的升溫,相關產品和應用的展示仍將成為今年通信展的展示主角。
■典型案例
河北電信流量經營之路
2012年初,河北電信開始探索網絡精細化運營管理,嘗試流量經營之路。
河北電信與中興通訊合作,對數據業(yè)務網絡側接口抓包的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,實現對網絡業(yè)務質量的分析評估,構建用戶感知評估體系,使全網用戶感知狀況可視、可管、可控。目前石家莊電信網絡指標顯著提升,網頁瀏覽響應率由85.2%提升到了90.5%,優(yōu)化后下載業(yè)務的用戶感知評分比優(yōu)化前整體提升10%。在用戶行為、智能終端分析中,通過分析數據可以得出密集城區(qū)、一般城區(qū)、郊縣不同場景下晚忙時業(yè)務應用比例、業(yè)務應用話務模型、資源占用情況等;以當前業(yè)界先進的分析算法可識別智能終端型號,并分析得出各型號智能終端的業(yè)務占比及話務模型,為石家莊電信后續(xù)市場發(fā)展和網絡規(guī)劃提供了準確可靠的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