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是超融合市場參與者向IT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、自己的目的、自己的意圖的時候了。
査乾說自己是位失敗的投資人。因為他投著投著,連自己也投了進去。
2014年11月成立的這家公司叫ZETTAKIT,2016年4月份一場在北京盤古七星酒店的發(fā)布會,讓它在IT圈內稍顯“另類”——這家成立了1年多的初創(chuàng)公司,高調一如互聯網公司,足以讓傳統(tǒng)的IT人咋舌。
時間再倒退2年,那時的查乾剛開始接觸到超融合概念,而此后的諸多機緣巧合又讓查乾對超融合愈發(fā)有了興趣。從那時起,他便開始在中國市場尋找做超融合的技術團隊。
查乾在最終在QQ群里結識了三位“很棒的小伙子”,他們就是未來ZETTAKIT初創(chuàng)團隊的三位技術合伙人。2014年7月,這個團隊在北京知春路的茶館見面了。
三位小伙留學歸國,分別在BAT等公司供職,是屬于華中科技大學所謂“華科系”出身的技術團隊。
四人在茶館里相談甚歡。4個月后,ZETTAKIT即告成立。而以投資人介入的查乾也“榮升”公司總裁,從資本市場轉入實業(yè)。

年初,超融合產業(yè)聯盟成立
誰將成為受益者
可以說,Nutanix在國外市場的成功,毫無疑問地刺激了中國IT生態(tài)圈對超融合市場空間的遐想。
在Nutanix業(yè)績瘋長的“號召”下,各傳統(tǒng)IT廠商布局超融合產品線已初步成型,如聯想投資SMARTX,牽手Nutanix等;另有國內聚焦超融合市場的創(chuàng)新企業(yè)如達沃時代、大道云行和青云等也已迅速發(fā)展。
超融合已經被IT圈的一切角色公認為一種勢力。
對于市場中的技術團隊如此,對于客戶如此,對于傳統(tǒng)廠商、方案商等各類IT生態(tài)圈的參與者莫不如此。
傳統(tǒng)生態(tài)圈中,服務器廠商會因超融合受益——借助OEM形式聯姻超融合軟件廠商,如戴爾、聯想之于Nutanix、SMARTX等。超融合設備將比傳統(tǒng)服務器設備保有更高的利潤和集成度;而服務器廠商和軟件廠商的合作,又無疑將加速促進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成熟。其間,服務器廠商將很有希望能夠吃掉客戶項目中,傳統(tǒng)存儲廠商的部分市場份額。當然,類似銀行核心系統(tǒng)這類市場不在其列。
“目前國內的主流服務器廠商,交換機廠商,SSD廠商及相關硬件廠商都與SMARTX有很好的合作關系。一個成熟的系統(tǒng)是由軟硬件完美地工作在一起的。超融合設備是未來服務器廠商、交換機廠商、SSD廠商的一個主要利潤增長點。”SMARTX創(chuàng)始人徐文豪說。
“今天聯想和很多公司在提供超融合的產品,這客觀上正在推動著產業(yè)的升級。”高志國常與不同類型方案商溝通,很清楚其中的問題。高志國是聯想企業(yè)云產品總監(jiān),2013年參與了聯想對SMARTX的投資。
方案商的精力一直需要或多或少放在基礎設施中,盡管他們的核心工作是解決方案與應用的交付。“包括聯想在內的平臺級供應商,要做的是幫助其專注業(yè)務,而不是什么搶奪業(yè)務。”高志國表示,沒有人能阻擋趨勢。方案商需要關注的,是如何與市場一起轉型。
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IT供應鏈被稱為渠道體系。在云計算勃興后,生態(tài)圈的概念有了更為精準的內涵——去中心化使得生態(tài)圈再無上游核心的概念,取而代之的,是圍繞客戶需求而存在的合作體系。
產業(yè)鏈不同環(huán)節(jié)中的諸般合作已經表明,超融合的生態(tài)圈正悄然成型。
“每個角色都在超融合生態(tài)圈里發(fā)揮不同的價值。”高志國說,在區(qū)域市場,“Open+”的聯想圍繞超融合正在做許多工作,一個重點在于幫助方案商,優(yōu)化出超融合架構下的解決方案;此外,與組件類公司合作,對網卡、GPU加速等進行優(yōu)化集成等也都是工作內容。
這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,一些在傳統(tǒng)的高端存儲領域有著巨大投入的企業(yè),很難會將更多精力放在超融合系統(tǒng)這類閃亮卻相對細分的市場中。相比之下,超融合之于聯想,確是一件幸事;蛟S,這也是作為企業(yè)級廠商的聯想,能夠走在超融合市場前端的原因。
方案商終將受益
Nutanix在中國市場除與超微合作的直銷產品外,OEM合作伙伴貢獻了半數業(yè)績,這與Vmware的模式如出一轍。在中國市場,其合作伙伴包括了戴爾與聯想兩家,且增速迅猛。僅其與戴爾的合作,年初季度的環(huán)比就已達到了10倍之巨。
Nutanix大中國區(qū)市場部經理吳啟新尤其建議區(qū)域集成商多多關注超融合。Nutanix現有合作伙伴的成功經驗,已可以作為趨勢性內容進行分享:一些合作伙伴已經在超融合基礎架構上,通過增加一層云管理平臺、甚至云管理門戶,來幫助客戶實現資源集中管理與調配;并最終借以實現價值增值。
“客戶采用超融合方案后,不用考慮計算、存儲和虛擬化等問題。”吳啟新說,“但這并不意味著,客戶不用管理應用調優(yōu)、故障監(jiān)測等內容。事實上,他們對管理的需求越來越大。”由于Nutanix等超融合廠商提供有公開的API接口,區(qū)域方案商就可以借此增加云管平臺、混合云對接增值服務等,這就超越了傳統(tǒng)區(qū)域集成商圍繞基礎架構盈利的模式。
盡管Nutanix進入中國已有近3年時間,但真正開始在銷售端發(fā)力始自2015年。英邁、佳杰科技和長虹佳華三家總代,是其分銷業(yè)務的主要通路。
新的產品形態(tài)對于TOP方案商而言,自然會有吸引力。超融合系統(tǒng)先天的成本、部署時間和靈活性優(yōu)勢,對于方案商提升競爭力會很有幫助。徐文豪認為,超融合已被客戶認可,但其實仍處于發(fā)展階段的早期。所以,這將使超融合成為方案商新的增長點。SMARTX已經在電信、金融、政府、教育、醫(yī)療有很多案例。
目前,SMARTX提供基于超融合的解決方案,支持虛擬化平臺及Openstack,以及數據容災、云備份、歸檔等方案。并與Intel、Citrix、Mellanox及聯想等建立了合作關系。同時,SMARTX也正在全行業(yè)尋找合作伙伴,“愿與有前瞻性、有技術儲備、有轉型意愿的合作伙伴一起拓展新的市場”。
方案商巨頭中科軟則是ZETTAKIT的合作伙伴,查乾說,這一合作是基于中科軟對在客戶端持續(xù)創(chuàng)新的需求。“客戶做大量購置設備,建設機房的時代已經過去了”。
2015年底,一些集成商也主動找到ZETTAKIT尋求合作,這其中就包括了ZETTAKIT目前最大的區(qū)域合作伙伴陜西某方案商。“他們都希望能給客戶帶去新的價值”,査乾說。
一些最早掘金超融合的方案商已經因此獲益。創(chuàng)業(yè)不過1年的ZETTAKIT,其區(qū)域多位合作伙伴,已借勢拿下數百萬、甚至上千萬的項目即是很好的證明。
目前,ZETTAKIT在北京、天津和南京部署了直銷團隊,其他省份則主要依靠合作伙伴進行銷售,二者業(yè)績貢獻各半。在總代層面,ZETTAKIT于今年4月簽約神州數碼。至此,ZETTAKIT完成了其在國內基本渠道架構的布局。
超融合是一個起點
圍繞產品形態(tài),不同廠商有不同的做法。相比只銷售軟硬一體機的形式,多數超融合廠商也樂意提供純軟件的產品。
這種做法有它接地氣的一面。一些客戶傳統(tǒng)傾向于A服務器品牌,那么OEM了超融合軟件的B品牌一體機在入門時就有會遇到諸多不便。這是超融合軟件廠商不愿看到的情形。除Nutanix這類品牌拉力較大的廠商外,更多的國內初創(chuàng)型超融合廠商愿意以軟件的形式進入項目,也就顯得自然而然了——當然,國內超融合廠商本都可算是初創(chuàng)型企業(yè)。
“SMARTX目前是軟件與一體機兩種產品形態(tài),便于用戶選擇。并且SMARTX沒有綁定任何虛擬化計算平臺,我們的合作模式也是非常開放的。SMARTX提供開放的API,主流的虛擬化計算和云計算平臺都能方便的接入SMARTX。“徐文豪說。
這種純軟的銷售形式,對于客戶利用既有資源也有益處。在衛(wèi)計委藥具管理中心項目中——據稱這是國家部委第一個用超融合做基礎架構的案例,ZETTAKIT將客戶舊有硬件設備全部部署超融合系統(tǒng),做成了容災備份機房——該項目整體價格比最初參與競爭的國際友商低近一半。這也是傳統(tǒng)架構數據中心,未經虛擬化/云計算架構,直接過渡到超融合架構的一個典型案例。
當然,對于超融合廠商而言,一體機的優(yōu)勢非常明顯,如購買一體機的客戶更容易帶出運維服務,供應商的附加值自然也就更高一些等。2015年7月,ZETTAKIT也與超微合作,推出自有品牌一體機,繼而中標中國標準化集團項目。
關于產品形態(tài)的不同意見,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在于語境的歷史跨度。如果忽視了市場成熟度,觀點相左并不足為奇。
高志國更愿意將軟件銷售階段視為過渡期。只擁有300研發(fā)人員的Nutanix能做出市場中非常穩(wěn)定的系統(tǒng),在高志國看來,關鍵在于它是在封閉的環(huán)境下進行的——開放的技術+封閉的系統(tǒng)。
事實上早在6、7年前,在IBM負責研發(fā)的高志國就已經開始關注軟硬一體交付的IT系統(tǒng)。雖然產品因為市場等著多因素,并沒有生存下來,但他對這一產品理念一直非常認同。
“Oracle說它的數據庫跑在自己的機器上,速度比別人快6倍。”高志國說,這很能說明問題。
“走VMware的老路不行,我現在認可的路子,是軟硬件優(yōu)化進而一起交付。這樣交付的系統(tǒng)可靠性、穩(wěn)定性等性能才能達到最佳。”高志國認為,這與手機市場IOS和安卓系統(tǒng)的情況,也相類似。
超融合是一個起點,它讓市場認可了軟硬件融合的一體化交付模型。
“今天超融合只是在虛擬化市場做,因為市場很大。”放眼未來,高志國一個基本的觀點在于,技術與市場是一對互動的因素,未來超融合的走向需要研究,例如聯想已經在與上層廠商探討未來超融合的方向等問題;但眼下最重要事情,是將超融合本身做到足夠好。
“我”有一個夢想
超融合是為解決虛擬化和云化數據中心的存儲瓶頸而生的。超融合的軟件定義和融合特性,使得用戶不需要再單獨購買獨立的存儲設備,這勢必對于存在近30年的傳統(tǒng)存儲架構造成沖擊。“可以預見在未來的5年內,超融合虛擬化平臺將成為主流,而獨立的存儲將很難在虛擬化環(huán)境中出現。”徐文豪斷言。
不過在當下,超融合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僅有10多億美元,機構估計至2019年為40~50億美元。在吳啟新眼中,這與傳統(tǒng)架構市場,和虛擬化支持的云計算市場千百億計的規(guī)模相比,仍只是九牛一毛。
從固話到手機,中間還有BB機、小靈通等技術亮點。吳啟新認為,“與之類似,虛擬化改變了一個時代的IT基礎設施構建方式,而超融合只是在此基礎上的一個閃光點。”
長期觀察固然可做如此判斷,但超融合的趨勢和市場吸引力,從Nutanix的飛速崛起、國內超融合廠商的大量涌現,服務器廠商的快速布局,甚至包括老牌廠商VMware推出vSAN等,早已清晰可見。
而在徐文豪眼中,這個目前占全球市場不足5%份額的新興業(yè)務,仍處在市場早期。在這一時期,他能看到的“不僅是SMARTX的市場機會,更是顛覆集中式存儲架構、超越Nutanix,進而引領未來IT發(fā)展的機遇”。
際遇或你我有別,情懷卻都已在遠方。
査乾說,在B輪融資完成之后,ZETTAKIT將成立一個“云計算創(chuàng)新架構研究院”。“架構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,5年后,超融合也很可能被新架構取代。”他說,研究院將成為ZETTAKIT團隊夢想的寄托。
“如果下一代數據中心架構的雛形不是在美國或印度出現,而是來自中國,甚至來自ZETTAKIT,那將是人生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。”査乾說:“這是團隊的夢想,一點也不開玩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