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件指出,縣級綜合醫(yī)院應在明確功能定位的基礎上,科學合理配置與自身規(guī)模和服務量相適應的設備品目及數量。此次發(fā)布的配置標準覆蓋神經內科、神經外科、疼痛科、康復科、婦產科、兒科、呼吸內科、內分泌科、消化內科等科室。
隨著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發(fā)病率不斷上升,腦卒中已經成為了我國的頭號“致死疾病”(為8.4/10000)。神經康復是康復診療手段?苹漠a物,主要是針對神經疾病所致運動、感覺、言語、吞咽、認知障礙等功能障礙的康復評定和康復治療,重點是腦卒中后的康復。
神經科綜合解決方案
翔宇醫(yī)療根據《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(yī)療工作發(fā)展的意見》、《神經重癥康復中國專家共識》等文件,推出神經康復建設方案。神經康復中心診療項目可設置康復評定、物理因子療法、言語吞咽療法、運動療法、作業(yè)療法等五大類。
01
康復評定
關節(jié)活動度受限:
智能多關節(jié)活動度(ROM)測評系統、角度尺等。
步態(tài)功能障礙:
平衡功能訓練及評估系統、步態(tài)分析和評估訓練系統、等速肌力評測及康復訓練系統等。
認知功能障礙:
認知障礙康復評估訓練系統。
姿勢評估:
智能矯正鏡。
02
物理因子療法
失神經肌肉萎縮:
神經肌肉電刺激儀、電腦中頻治療儀、生物反饋助力電刺激儀等。
關節(jié)受限、關節(jié)攣縮:
深層肌肉刺激儀、紅外光灸療機、超聲波治療儀。
疼痛功能障礙:
體外沖擊波治療儀、低頻交變磁場治療儀、疼痛光療儀、極超短波治療機、紅外光灸療機等。
腦神經調控:
經顱磁刺激器。
預防血栓:
空氣波壓力治療儀、間歇充氣加壓防治系統等。
03
言語吞咽療法
言語吞咽功能障礙:
吞咽神經和肌肉電刺激儀、語言障礙康復評估訓練系統、言語訓練卡片、吞咽舌肌評估訓練儀、吞咽喉肌評估訓練儀等。
04
運動療法
運動功能障礙:
智能化多關節(jié)運動功能評估與訓練系統、下肢反饋康復訓練系統、多關節(jié)主被動訓練儀、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儀、懸吊系統等。
05
作業(yè)療法
手功能障礙:
手功能綜合康復訓練平臺、手功能智能康復系統、智能木插板、柔性智能手功能康復系統等。
日常生活能力受限:
數字OT評估和訓練系統、智能反饋康復訓練系統ADL等。
神經康復特色技術介紹
經顱磁刺激技術
經顱磁刺激技術(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,TMS)主要根據電磁互換的原理,通過頭皮刺激大腦皮層運動區(qū)、脊髓神經根或周圍神經,影響腦內代謝和神經電活動,引起一系列腦部生理生化反應,從而改變大腦的活動狀態(tài)。由于其具有無損傷、非侵入、定位準確等優(yōu)點,目前此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。
生物反饋助力電刺激療法
生物反饋助力電刺激儀利用肌電生物反饋技術,根據患者不同肌力情況,可選擇相應電刺激模式,使失去神經支配肌肉產生收縮,亦可提供助力性電刺激配合任務訓練,幫助患者更好完成主動活動,以達到輔助訓練上下肢功能障礙的目的。
平衡康復訓練
平衡功能訓練及評估系統作為臨床診治工具,集靜態(tài)測試、動態(tài)測試和穩(wěn)定極限測試于一體,同時通過視覺反饋與訓練功能實現人機交互的智能化、數字化的功能康復訓練,幫助醫(yī)生對人體平衡功能異常進行診斷,并參考及時調整訓練方案。
智能矯正技術
智能矯正鏡采用圖像分析和動作捕捉技術,在傳統矯正鏡的功能基礎上加上智能化檢測、分析和報告功能。通過攝像頭捕捉人體影像,進行提煉分析,形成人體關鍵點數據。結合程序、圖像、動畫控制等,進行系統整合應用。使用者站在設備前方,做動作即可完成靜態(tài)檢測、動態(tài)檢測、姿態(tài)評估和報告。體質檢測功能,還可以檢測使用者常用體質數據。
多關節(jié)運動功能評估與訓練
智能化多關節(jié)運動功能評估與訓練系統,通過多種設備的組合,結合配套情景互動游戲,對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礙開展針對性訓練;可進行單人或多人聯機式游戲訓練,打破了傳統康復枯燥單一的訓練模式,在提升康復效率的同時,改善患者的認知能力和運動能力,具有訓練阻力、時間、次數等關鍵參數設定功能,訓練前可進行三種量表評估,每次評估后,即時產生詳細的報告,為醫(yī)治護團隊提供數據支撐,有助于團隊制定準確的康復訓練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