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>>>技術>>>信令

七號信令網IP化的演進分析

2007/04/25

1、信令網的演進方向

  隨著近年來通信技術的不斷發(fā)展,為實現(xiàn)話音和數(shù)據(jù)等多種業(yè)務網的融合,產生了軟交換技術。軟交換技術采用業(yè)務、控制、承載全分離的結構,使得業(yè)務接入手段多樣化,并可在同一個承載網絡中實現(xiàn)多種業(yè)務的互通。近兩年來中國移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省公司使用基于軟交換R4結構的設備擴建GSM網絡,部分省R4交換局已達到了相當規(guī)模。

  此外,承載方式IP化也是網絡發(fā)展的大趨勢,目前的GPRS、2G軟交換網中的媒體流、即將開始建設的3G R4核心網電路域及分組域以及未來的IMS業(yè)務流均已采用或將要采用IP承載方式。

  隨著媒體流的IP承載化,信令消息承載的IP化也成為業(yè)界關注的重點問題。在R4階段,信令應用層與七號信令相同,底層承載有TDM和IP兩種方式;R5階段以后的IMS網絡信令消息不再是七號信令,而是基于IP技術的信令,如SIP等。從長遠來看3G網的發(fā)展,若R4階段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,考慮到成本優(yōu)勢,則IP信令網是必然的發(fā)展趨勢。

2、3G網絡及信令的發(fā)展概述

2.1 3G網絡及信令的發(fā)展

  3GPP定義的WCDMA系統(tǒng)有R99、R4、R5、R6和R7版本。其中R99版本的3G核心網與GSM核心網相比從網絡結構到信令基本沒有什么變化,沿用了傳統(tǒng)的No.7信令及信令網;R4版本的3G核心網引入了分布式的網絡架構,同時信令也從傳統(tǒng)的基于TDM的承載方式開始向IP承載演進,而高層使用的仍是No.7信令應用部分;R5版本在R4的基礎上引入了基于軟交換架構的IP多媒體子系統(tǒng)(IMS)域,IMS域將采用全新的基于SIP的會話方式,信令尋址采用全新的DNS+ENUM方式,而CS域與PS域本身沒有過多變化;R6版本在網絡結構上沒有變化,只是更加深入的定義了IMS域的業(yè)務。

  從上述3G網絡及信令的發(fā)展來看,R5/R6版本的IMS域根據(jù)設備廠家的不同采用新建節(jié)點或在現(xiàn)有節(jié)點上(硬件平臺相同)疊加的方式實現(xiàn)功能,其功能及信令是全新的,不存在從現(xiàn)有網絡演進的問題。對于現(xiàn)有信令網的演進主要集中在核心網CS域,而由于在R4版本以后CS域沒有發(fā)生變化,因此現(xiàn)有信令網的演進主要針對R4版本的演進。

2.2 3G網絡中的信令需求及信令網組成

  以下首先對3G R4核心網與2G GSM核心網中的主要接口與協(xié)議進行列舉、比較,如表1所示。

表1  R4核心網與GSM核心網信令接口、協(xié)議及承載方式對比


  從表1中可以看出,在移動網絡中,大部分的信令業(yè)務都是MAP和CAP信令,這兩種呼叫無關的信令主要完成移動用戶的位置更新、路由查詢和智能網業(yè)務相關操作等。從協(xié)議?,不論MAP和CAP采用TDM、ATM或IP承載,SCCP層都是必須的,也就是說MAP信令和CAP信令需要SC CP的GT尋址功能來實現(xiàn)路由查詢。在2G網絡中,信令網中STP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進行GT翻譯和消息轉發(fā)。在3GPP R4網絡中,基于SCCP層的尋址方式沒有改變,STP的GT翻譯和消息轉發(fā)功能仍然是必須的,即仍然需要信令網進行MAP和CAP的承載和轉發(fā)。因此,在組建R4網絡時,仍然需要一個信令網提供信令路由和轉發(fā)功能。

  R4網絡中新引入的協(xié)議還有BICC和H.248。H.248協(xié)議屬于點到點的協(xié)議,不存在路由和尋址問題,MSC Server上已經配置了MGW的地址信息,因此無需信令網進行路由查詢。BICC協(xié)議通過IP承載有兩種方式,當采用3GPP建議的M3UA/SCTP/IP承載時,由于M3UA中包含了目的信令點信息,可以通過信令網進行轉發(fā);當BICC直接承載在SCTP上時,為點對點的方式,可直接承載在IP網上而不需要信令網承載。目前中國移動建設的軟交換匯接網中的軟交換機之間采用的是BICC/SCTP/IP方式。今后建設3G網絡時,可以采用同樣的協(xié)議棧,并對MSC Server進行分層,由CMN(或TMSC Server)負責轉接省際BICC信令。

  此外,在R4網絡中,除了產生信令的SP點本身和用于信令轉接的STP以外,還需要有一個功能實體用于與目前2G電路型交換網中的七號信令網相連,將窄帶七號信令轉換為適于在IP網中傳送的信令,即信令網關(SG)節(jié)點,該節(jié)點可以單獨設置,也可以與MSC Server、MGW、STP等網元合設。

  綜上所述,IP信令網首先是解決MAP和CAP協(xié)議的IP承載問題(BICC協(xié)議和H.248協(xié)議則不需要IP信令網承載);而對于信令的路由和轉發(fā)功能則既可以由傳統(tǒng)的No.7信令網絡實現(xiàn),也可以構建IP STP的信令網。

3、基于全IP承載的信令組網分析

3.1 IP信令網的概念

  IP信令網是指利用IP作為承載技術來傳送信令消息的網絡。R4階段和現(xiàn)有傳統(tǒng)No.7網相似,在IP信令網中其節(jié)點功能劃分也可以分為IP SEP和IP STP兩類,主要負責轉接MAP、CAP消息,信令消息的選路也仍舊使用No.7信令點編碼的方式。

  對全IP信令網結構的討論主要問題集中在兩點:第一,是否需要采用分層結構;第二,采用何種SIGTRAN的適配層協(xié)議。

3.2 全IP承載的信令網的組成與結構

  如果3G網絡建成后一段時期仍采用網狀平面方式規(guī)劃IP信令網,則從全國整張大網來看,對每個節(jié)點的MAP/CAP信令路由能力(SCTP偶聯(lián)數(shù)量和SCCP尋址能力)的需求都是相當大的,且任何一個省新增1個網元節(jié)點,全網網元都需要修改路由數(shù)據(jù),這對整網信令路由的規(guī)劃和維護來說將是相當困難的。因此在IP信令網中引入完成SCCP GT翻譯功能的節(jié)點,即:IP STP是很有必要的。

  此外由于MSC Server所能支持的呼叫路由能力是有限的,平面組網將極大的限制網絡的擴展性,因此網絡中也需引入?yún)R接層(TMSC Server或CMN)。在具有匯接層的網絡中,MSC Server需要支持的呼叫路由和信令路由的數(shù)量將會大大減少,其好處是可以減少MSC Server的信令鏈路組和SCTP偶聯(lián)的數(shù)量,網絡具有更好的擴展性并有利于管理和維護。

  綜上所述,建議IP信令網應該采用分層結構。對于省際的MAP、CAP信令采用GT尋址方式,IP STP提供GTT功能;對于省內的MAP、CAP信令采用目的地信令點編碼尋址方式,初期可以采用直聯(lián)方式,通過IP STP轉接的準直聯(lián)作為備用路由。省內、省際BICC信令通過TMSC Server或CMN轉接。

3.3 SIGTRAN協(xié)議的選擇

  SIGTRAN是在IP網絡中傳遞No.7信令的協(xié)議,它利用標準的IP傳送協(xié)議作為低層傳送,并通過增加自身的功能來滿足No.7信令的傳送要求。SIGTRAN協(xié)議體系如圖1所示。

圖1  SIGTRAN協(xié)議體系圖

  SIGTRAN協(xié)議的底層為傳輸層SCTP協(xié)議(流控制傳輸協(xié)議),為No.7信令在標準IP網上傳送提供可靠的連接,高層為適配層協(xié)議,根據(jù)功能和組網應用的不同主要分為M2PA、M2UA和M3UA 3種,簡單介紹如下。

 。1)M2UA:M2UA是MTP2的延伸,沒有自己的信令點編碼,適用于RANAP、ISUP等接入信令,利用SIGTRAN(M2UA/SCTP/IP協(xié)議)進行轉發(fā),提高組網的靈活性,并降低信令的傳輸成本,不具備GTT功能,不能夠用于組建IP信令網的骨干層面。

 。2)M3UA:M3UA是目前3GPP建議采用的SIGTRAN協(xié)議,M3UA能同時支持目前所有的移動網絡協(xié)議,包括BICC、ISUP、MAP、CAP。但是M3UA是一種落地協(xié)議,主要是針對SG應用設計的,只能進行一跳的信令轉接,或者是IP SP間的點到點協(xié)議,適合作為IP SP的邊緣接入?yún)f(xié)議,不適宜用于組建IP信令網的骨干層面。

 。3)M2PA:M2PA的適用范圍更廣泛,既可以用于信令網關也可以用于信令網上的STP。M2PA具有自己的信令點編碼和自己的上層協(xié)議諸如MTP3和SCCP,可以支持信令轉接和GTT功能,因而可以作為IP STP的協(xié)議。

  由于3GPP建議的R4信令的承載主要是采用M3UA協(xié)議,即MSC Server、HLR、SCP等都不支持M2PA協(xié)議(目前大部分廠家能夠提供的設備均沒做M2PA的開發(fā))。因此在組建IP信令網時,單純采用M3UA協(xié)議或M2PA協(xié)議在現(xiàn)階段都是不可行的,目前來看比較可行的方案是在IP STP之間(骨干層)采用M2PA協(xié)議,在IP信令點和IP STP之間(接入層面)采用M3UA協(xié)議。

3.4 全IP承載信令網的目標網結構

  綜合前兩節(jié)的分析,移動全IP信令網應采用分層結構建設,引入IP STP完成GTT和信令轉接功能,使IP信令網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;MSC Server、IP HLR、IP SCP等IP SP采用M3UA接入IP信令網,滿足3GPP標準的要求;IP STP間使用MTP3/M2PA/SCTP/IP協(xié)議棧,在IP信令網中保留MTP3功能可以繼承原有的信令網管理和維護體制,同時又利用了基于IP的信令傳送,降低了信令消息的傳送成本。

  IP STP的建設方案可參考傳統(tǒng)No.7信令網骨干層面的建設方案,即:IP STP成對設置以保證安全性;初期在全國分大區(qū)設置IP STP對,所有IP STP之間網狀相連(不同于No.7信令網中分平面網狀相連),各IP SP點與成對IP STP均相連,IP信令網目標網網絡結構如圖2所示。

圖2 IP信令網目標網網絡結構示意圖

4、IP信令網的引入方案

4.1 IP信令網的引入方案

  結合與現(xiàn)有TDM No.7信令網的組網關系,考慮引入IP信令網的方案有以下幾種。

  方案一:新建IP STP替換現(xiàn)有STP,今后同時承擔2G、3G信令業(yè)務。

  方案二:用3G網中今后建設的獨立SG升級為IP STP,最初承擔3G網內信令,逐步分擔2G網信令業(yè)務,最終完成替代。

  方案三:省內新建LSTP首先采用IP STP,今后逐步分擔HSTP業(yè)務,最終升級為HSTP后,對現(xiàn)有HSTP進行替換。

  方案四:新建IP STP,獨立建設IP信令網,與現(xiàn)有七號長途信令網重疊,逐步分擔現(xiàn)有信令網的業(yè)務,最終完成替代。

  從這4種方案的特點來看,對其他設備的共同要求都是:現(xiàn)網網元能夠通過升級改造或新建的方式,部分或全部支持IP信令接口(即:IP STP),且IP STP設備本身要通過中國移動的入網測試。方案一網絡風險和一次性投資都是最高的,因此不建議采用該方案建設IP信令網。方案二則需要在3G網絡建設進行后,視3G網中是否建設有獨立SG而定,且建設獨立SG的先期費用較高。方案三遵循“從邊緣到核心”的演進方式,先將IP STP在省內作為LSTP試用,時機成熟后改作省際長途信令網節(jié)點使用。方案四工程實施較容易,且獨立于現(xiàn)有信令網組網,網絡安全性較高。

  考慮到方案的可實施性并結合3G網絡的建設規(guī)劃,4種方案中較可行的為方案三和方案四,以下對這兩種方案做簡單介紹。

4.2 方案三(逐步演進方案)分析

  目前中國移動現(xiàn)網內有部分省是HSTP兼做LSTP、有部分省已建設LSTP設備(其中有些省建設了不止1對LSTP)?紤]到現(xiàn)有HSTP在經過設備升級后,容量有了較大提高,因此尚未建設LSTP的省份,暫時不需要建設LSTP設備。而已建有LSTP的省份多為經濟發(fā)達、業(yè)務發(fā)展較好的省份,因此存在著擴建LSTP的需求。本方案建議這些省份使用IP STP設備建設LSTP,并對軟交換架構的MSC Server進行改造,支持IP信令接口功能,并要求今后新建的HLR、SCP等設備均支持IP信令接口功能(現(xiàn)有HLR、SCP等設備由于網元眾多,改造成本太大,暫不建議改造),組網結構如圖3所示。



圖3 組網結構圖

  該種方案情況下,省內支持IP信令的網元直接與IP LSTP相連(兩級組網情況下還需要通過TDM方式與現(xiàn)有HSTP相連),不支持IP信令的網元仍保持原有連接方式與現(xiàn)有LSTP相連(兩級組網情況下還要與HSTP)。省際信令消息仍由現(xiàn)有長途No.7信令網疏通,省內信令由LSTP疏通。

  隨著支持IP信令的網元逐漸增多,盡量保證原有LSTP不再擴容,省內信令主要由IP LSTP承擔。在時機成熟時,可以考慮將IP LSTP的地位提高為兼做HSTP,對現(xiàn)有HSTP的省際信令進行部分分流,即:與其他省的IP LSTP通過MTP3/M2PA/SCTP/IP方式疏通部分省際信令,逐步降低現(xiàn)有骨干長途信令網的負荷,最終達到替換現(xiàn)有HSTP、形成IP信令網目標網的目的。但各省支持IP信令的網元與不支持IP信令的網元將同時共存,不同省的這兩類網元之間的信令互通方式與信令的選路策略有關(省際信令在兩張網上如何分配),而不同的選路策略將會直接影響到省內網元局數(shù)據(jù)設置的復雜度、信令網的組網結構如何調整等很多相關問題。

  假設要求兩省間支持IP信令的網元之間的省際信令由IP信令網疏通,兩省間支持IP信令的網元與不支持IP信令的網元間省際信令也由IP信令網疏通,只有傳統(tǒng)的不支持IP信令的網元之間的省際信令仍由現(xiàn)有長途信令網疏通。以下僅對這種信令路由策略,介紹一種對省內網元局數(shù)據(jù)設置和路由判斷相對簡單、避免路由迂回的組網方案,組網結構如下圖4所示。



圖4 組網結構圖

  該方案下,省內長途信令通過LSTP之間疏通,兩省間支持IP信令的網元之間、兩省間支持IP信令的網元與不支持IP信令的網元間的省際信令為兩級組網方式(信令路由為:本省SP→本省IP LSTP/HSTP→對端省IP LSTP/HSTP→對端SP),不支持IP信令的網元之間的省際信令保持現(xiàn)有省際信令疏通方式(通過現(xiàn)有HSTP,兩級或三級組網疏通到對端省)。

  由于該方案下,不支持IP信令的網元同時與原有LSTP和新建的IP LSTP都連接,因此需要這些網元能夠判斷出對端省哪些網元支持IP信令,并選擇正確的路由(可以考慮通過為支持IP信令的網元設置特殊號段ID號的方式實現(xiàn));蛘咭部梢宰尣恢С諭P信令的網元只與現(xiàn)有LSTP相連,由LSTP負責判斷將省際信令送至現(xiàn)有長途信令網還是IP信令網(同樣要求LSTP能夠判斷對端省哪些網元支持IP信令),但會增加信令的跳數(shù)(三級組網)。考慮到今后信令IP化的趨勢,為節(jié)省投資,不建議新建的支持IP信令的網元再配置TDM信令接口,這些網元只通過IP接口與IP LSTP相連。

  今后隨著支持IP信令的網元逐漸增多,省際信令將逐步改由IP LSTP/HSTP疏通,省內信令逐步改為支持IP的網元間通過IP承載網直聯(lián),最終IP LSTP完全作為HSTP使用,達到IP信令網目標網結構。

4.3 方案四(疊加組網方案)分析

  疊加網方案下,將與現(xiàn)有長途信令網平行建設一張全新的IP信令網(IP STP初期可以分大區(qū)建設),同樣由于省間支持IP信令的網元與不支持IP信令的網元之間需要互通信令,路由策略將會影響組網結構。以下僅提供其中一種組網方案,如圖5所示。



圖5 組網方案圖

  該種方案下,省內信令通過現(xiàn)有LSTP疏通,兩省間支持IP信令的網元之間、兩省間支持IP信令的網元與不支持IP信令的網元間的省際信令為兩級組網方式(信令路由為:本省SP→本省IP HSTP→對端省IP HSTP→對端SP),不支持IP信令的網元之間的省際信令保持現(xiàn)有省際信令疏通方式(通過現(xiàn)有HSTP,兩級或三級組網疏通到對端。。這種組網方案能夠避免兩個平面之間的HSTP之間進行互通(需要相互做數(shù)據(jù)),將對現(xiàn)有網絡的影響降到最小,也能避免信令在STP間過多的跳接。但是同樣的需要不支持IP信令的網元能夠判斷出對端省哪些網元支持IP信令,并選擇正確的路由(至現(xiàn)有HSTP還是IP HSTP)。

  今后隨著支持IP信令的網元逐步增加,省際信令負荷在IP信令網上承載的比例也將逐步增大,最終可達到目標網結構。

4.4 方案比較及建議

  方案三和方案四相比,初期投資差不多(均只在部分省建設);從網絡結構來看,由于逐步演進方案涉及新建IP LSTP與現(xiàn)網STP設備的組網關系,因此網絡結構較為復雜,網絡結構不如疊加網方案清晰;從工程實施來看,兩種方案均為新建設備,工作量和難度基本相同,但逐步演進方案涉及后期從IP LSTP到兼做HSTP再到最終獨立HSTP的不斷變化,數(shù)據(jù)修改量較疊加網方案大;從網管維護等方面看,逐步演進方案中初期作為LSTP是由省公司進行維護管理的,對省內維護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,后期轉變?yōu)镠STP時按目前的管理方式需要改為有限公司統(tǒng)一管理,而疊加網方案則始終由有限公司統(tǒng)一管理IP HSTP,對省內人員技術水平要求較小。

  考慮到用IP網承載信令的方式受IP網特性的制約,QoS、時延、丟包率等對傳送信令的影響尚不明確,如果初期中國移動能夠在某些省內進行小范圍的組網測試,對設備在現(xiàn)網運行的性能和組網能力有較為全面的了解,選擇疊加網建設IP信令網是較為簡單的方案,但如果在先期準備不足的情況下,在省內首先應用IP STP則是較為穩(wěn)妥的方案,但后期網絡調整工作較大。

5、結束語

  經過幾期工程的建設,中國移動現(xiàn)有長途七號信令網已具備相當?shù)囊?guī)模,逐步走向成熟、安全、可靠。隨著設備廠家對設備容量的升級工作完成,設備容量已不再成為網絡瓶頸,新建的2G網元以及即將建設的3G網元在一定的時間內完全可以接入現(xiàn)有七號信令網,由其負責疏通省際長途信令消息。

  IP承載與傳統(tǒng)的TDM承載方式相比,雖然在QoS、時延等各方面都存在著一定差距,但在管理維護、投資成本等方面具有優(yōu)勢,繼續(xù)擴容現(xiàn)有長途七號信令網還是推動IP信令網的建設,需要中國移動進行深入的思考、比較、繼而進行抉擇。

中國聯(lián)通網站



相關鏈接:
惠普助電信運營商實現(xiàn)動成長 2007-04-25
讓信令成為通信網發(fā)展的新動力 2007-04-19
Ulticom信令解決方案 增值電信技術的強力后臺 2006-12-13
美國泰科來公司北京代表處總工程師管海燕實錄 2006-12-01
信令與媒體網關GroomerII的卓越IP和SS7處理能力 2006-11-17

分類信息:  移動_與_信令技術  移動_與_NGN及軟交換技術  信令技術_與_NGN及軟交換技術
察隅县| 莲花县| 中阳县| 郑州市| 土默特左旗| 福清市| 余庆县| 盘锦市| 海宁市| 个旧市| 柯坪县| 通河县| 云南省| 乐清市| 东海县| 高要市| 庄河市| 宁阳县| 黄梅县| 汾阳市| 佛山市| 寿光市| 临安市| 隆昌县| 临漳县| 清涧县| 佛山市| 淮北市| 朔州市| 金山区| 南靖县| 娱乐| 吉木乃县| 玛纳斯县| 娱乐| 互助| 盐源县| 岑巩县| 崇左市| 兴国县| 灯塔市|